1986-2026《暗恋桃花源》40周年纪念

《暗恋桃花源》专属版

 

演出时间⊙

2026.3.20-3.29

 

票价⊙

100、180、280、380、480、580、680元

VIP区:800元(含礼包一套)

情侣座:600元*2张=1200元(含礼包一份)

           400元*2张 800元(含礼包一份)

           300元*2张 600元(含礼包一份)

 

套票优惠 

套票1:480元*2仅需780元

套票2:580元*2仅需980元

套票3:680元*2仅需1180元

 

Tips:

上会员·如是/如梦尊享专属订票服务

上剧场白金卡会员享88折优惠!

金卡会员享92折优惠!

银卡会员享98折优惠!

 

团购请联系: 潘经理 13816443968

 

*演出提供英文字幕,建议需要的观众选择10排以后座位,以保证观剧效果。

 

演出介绍

1986年,《暗恋桃花源》在台北诞生,彼时,戏剧艺术在台湾仍然荒芜,赖声川与李立群、李国修三人共同创立的表演工作坊,在第一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之后,众人引颈期盼表坊的第二部相声剧时,他们开创性地交出了《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一转眼走过40年,金士杰、林青霞、丁乃竺、李立群、顾宝明、冯翊纲、赵自强、丁乃筝、谢盈萱、朱芷莹、黄磊、孙莉、袁泉、何炅、谢娜、喻恩泰、陈明昊、赵子锌等……15个版本先后在两岸三地盛演不衰,甚至远渡重洋,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以英文演出。一代代演员带着他们对这出戏的理解与热爱,带给观众一次次悲喜交织的戏剧体验。《暗恋桃花源》也被《纽约时报》称为“当代中文剧场的经典。”《远东经济评论》更称之为“华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 

《暗恋桃花源》的灵感来自于80年代一个发生在剧场里的闹剧。当时,赖声川听说陈玉慧导演在彩排一出戏。这出戏晚上要演出,所以当天下午大家在抓紧每分每秒彩排,结果中间不知怎么进来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这个下午是他们的毕业典礼。这打乱了所有的排练,找遍整个剧场也没有人管。然而,这种混乱的状况却是当时台湾剧场很常发生的事情,目睹这一幕的赖声川,仿佛在那一刻看到了整个时代的混乱无序。在研读古希腊戏剧以及日本能剧时,赖声川发现古人面对悲喜的智慧,认为悲剧和喜剧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一体两面,他将这些思考放入戏中,构成了一出古今交错、悲喜交集的舞台奇观。

每一年春季,是桃花纷飞的时节,也是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暗恋桃花源》演出季。由赖声川亲自培养的上剧团出演的《暗恋桃花源》专属版自2017年诞生以来,连年上演,吸引无数观众走进剧场,专属版的驻场使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在繁华的市中心觅得一隅“戏剧桃花源”,也让拖着行李箱来上海的观众能够如愿以偿地看一出赖声川经典。“上剧场看《暗恋桃花源》”成为了很多朋友每一年的美好约定。

2026年,《暗恋桃花源》迎来40周年,上剧场将开启为期两个月的《暗恋桃花源》之春,多个版本接连上演,在上海徐家汇美罗城的五楼,与观众一同步入人生这座奇妙的、悲喜交织的桃花源。

 

剧情介绍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

“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分别辗转来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不得相见,两人在漫长的人生中各自组建了家庭。江滨柳晚年因病住进医院,时日无多,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云之凡遂前来赴约,此时,早就人事已非……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以陶渊明的《桃花源》为引,讲述武陵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三人心照不宣却难以说出口。一气之下,老陶离家出走,去上游打大鱼,却误入桃花源,在那里,他遇见了和春花、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白袍男女,他们热情地邀请老陶住下。过了几日,老陶心中仍放不下春花,回到武陵,却发现此地似乎已经过了十几年,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日子却仍是鸡飞狗跳……

由于演出在即,两个剧组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甚至将舞台分成两半,两组分别占“一半”的舞台,观众一会儿沉浸在江云命运的悲伤中,一会儿又被桃花源逗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与泪水逐渐步入“忘我”之境。

 

主创团队

艺术总监⊙赖声川

导演⊙赖声川

协同导演⊙栾岚

戏剧指导⊙丁乃筝

编剧⊙赖声川规划,与李立群共同构思完成之剧场创作

 

《暗恋》美术原创⊙贝家骧(其艺术作品《五月的风》由美博艺术中心友情提供)

《桃花源》美术原创⊙丘挺

 

舞台设计⊙赖声川

 

版权所有⊙赖声川、李立群

 

监制⊙丁乃竺

 

“中国当代舞台剧艺术的高峰。”

——《纽约国际日报》

 

“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

——《纽约时报》

 

“华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

——《远东经济评论》

 

“在当代华文戏剧中,还没有一部话剧像它这样载誉亚洲,演遍全球。”

——田本相,《am post》,2007

 

“当代中国剧场经典之作。”

——《今日北京》,2006

 

“A New Grammar of Chinese Theatre.”(中国剧场的新文法)

——Beijing Today,2006

 

“A masterpie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heater." (当代中国剧场经典之作)

——Beijing Today,2006

 

“The last-reel pay-off, when the theater walls seem to melt away as the modern play reaches its climax, is a startling epiphany, a cine-dramatic coup befitting a film as visually luxuriant and impressively controlled as other recent Taiwanese masterworks.”

——New York Press,1993

 

“A film of extraordinary beauty. There can be no fault found with its form, structure, content, and imagery.”

——China Times,1992

 

“使不少百老汇上的演出黯然失色。”

——《纽约侨报》,1991

 

“替情感洗一次桑拿浴。”

——《中国时报》,1991

 

“悲喜交集两戏融合,时空转换一气呵成,《暗恋桃花源》再掀舞台剧高潮……造成微妙的剧场现场效果。”

——《中华日报》,1986

©Copyright2015-2025
沪ICP备15038853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3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