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间⊙2025.1.23-1.25

票价(全本)⊙980/1500/1800/2000/2500/2800/3200元/4500元 (莲花池)

*全本演出(上、下两本)为一张票;每位会员限购2张。

演出时长⊙

上本:200分钟(含20分钟中场休息)

下本:250分钟(含20分钟中场休息)

  

Tips:

· 上会员·如是/如梦享受专属客服协助订票服务及多重礼遇

· 上剧场白金卡会员享88折优惠

· 金卡会员享92折优惠

· 银卡会员享98折优惠

 

演出介绍

 

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

赖声川环绕剧场全景式生命史诗

2025上剧场

“剧场可能是什么?”2000年,华人戏剧家赖声川已经从事剧场创作近20年,他开始重新提问自己。《如梦之梦》就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诞生,突破性地、集大成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梦”的创作,是一次赖声川的“小火慢炖”灵感:一次欧洲旅行时,他看到了一幅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 the Elder)的画,这幅画的内容就是一整墙正在展出的画。 这个“画中画”的作品,让赖声川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很长的剧名:《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之后,他在印度旅行时看到绕佛塔的僧侣,绕着最神圣的佛塔走进走出。在剧场中最神圣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又重新浮现在他的心中,而答案就是观众。于是赖声川大胆地把观众放在舞台中央,演员绕行观众席,形成了“莲花池”,赖声川由此开创了环形剧场的先河。也是在这一次印度的旅行中,曾经过往的生命经验、听闻的故事全部连结在了一起。赖声川就在菩提迦耶的大树下完成了《如梦之梦》的大纲。故事从台北,到巴黎,再到上海;时间从20世纪到21世纪,跨越百年,在环绕的故事里面,赖声川带我们用一种“全景式”的视角,走进戏中众多人物的生命旅程。戏剧、电影评论家周黎明曾评价《如梦之梦》:“是华人戏剧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

刹那,一梦廿五。2025年是《如梦之梦》创作的25周年,1999年11月10日的一次灵感乍现,让此后25年间的你我能够跟随赖声川笔下梦幻的故事回看人生。1月23日-25日,由赖声川编剧、导演,著名演员倪妮(饰 顾香兰C)、文章(饰 五号B),青年演员赵晓苏(饰 王德宝 A)、宗俊涛(饰 王德宝 B)、凤莉(饰 江红),特别邀请刘婉玲(饰 顾香兰A),和樊光耀(饰 伯爵),以及上剧团演员全体演员加入,“时尚教母”黄薇担纲服装设计。在2025年的上剧场,与大家再次走进这一场“看见自己”的故事,一起走进梦中梦。

 

剧情介绍

故事从一个刚入职的“菜鸟”医生说起。刚入职一天的医生小梅,就经历了病人与家属的生离死别,而她一时之间无法处理从医学院毕业竟然就马上要面对生与死的问题。她遇到了五号床的病人,这个病人得了一种查不出来的怪病,不仅如此,看起来还有心事,医生希望从他身上找到突破,用了一种“自他交换”的方式:对着病人呼吸,把自己的快乐送给病人,把病人的痛苦吸走。在她的坚持下,“五号”病人终于开口讲自己的故事。在“五号”的故事里面,我们跟着他的步伐,走进他的生活,他与他妻子的生活,他逐渐消失平静的生活。他也从这里开始,在找寻治病方法的同时,踏上了一段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旅程。他带着一幅画,去寻找画中的人。从台北,到巴黎,再到上海。为了这个可以给她答案的画中人“顾香兰”,“五号”一直追寻。而这个曾为30年代上海“天仙阁”头牌的顾香兰的一生,辉煌灿烂、波折动荡,最终也在“五号”寻找中,得以圆满。在近八小时的故事中,两辈子的故事缓缓讲述。在梦与现实的交错中,展开一段段曼陀罗式的环绕人生。

 

 

编剧、导演⊙赖声川

协同导演⊙栾岚

 

演出⊙

倪妮、凤莉、刘婉玲、窦进、顾雪炜、金晶、李艾倪、马靖雯、司雯、丁珊珊、贺盼盼、倪顺洁、陈怡霏、赵潇彬

文章、樊光耀、赵晓苏、宗俊涛、杨易、王萌、翁雷斌、袁信力、崔宗仁、杨雨光、陈国辉、冯钰钢、王秉坤、蔡旭昊、亓乐

 

舞台设计⊙赖声川

服装造型设计⊙黄薇

灯光设计⊙曾天笑

原创音乐⊙洪予彤、赖声川、胡帅

海报设计⊙黄海

 

监制⊙丁乃竺

华人戏剧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戏剧、电影评论家 周黎明

 

这是一场关于时间、对抗时间、永恒的演出⋯⋯赖声川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剧场观众走进他的灵魂宇宙⋯⋯进入他绝对剧场的梦中。(《如梦之梦》)值得被收入一个特别典藏,与当代其他少数天才普卡雷特( Silviu Purcarete)、法布尔(Jan Fabre)、朱丽·泰莫 (Julie Taymor)、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特佐普洛斯(Theodoros Terzopoulos) 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列。观赏本剧是一种祝福、被赐与的恩典,更是一个转化人性的体验,它肯定了剧场作为重新发现人性稀有契机的价值。——奥达维安·萨尤,国际剧场领航人协会(IATL)会长

 

《如梦之梦》可能是华文戏剧中最具宇宙观的作品⋯⋯这种丰腴性非常罕见,只有在艺术高度达到一般观众或许会迷惑程度的艺术家手下所打造出,具伟大广度及深度的作品中才能见证到。——《中国日报》

 

这是一部充满灵性、思考和创意的作品……《如梦之梦》在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了文化冲突和交流下的本士的人生体验,充满了对个体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注。——《人民日报》

 

它基于戏剧这门“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却又不受常理里面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全创造出一个戏剧新时空。《如梦之梦》有真意,令人欲辩已忘言。——朱光,《新民晚报》

 

这可能是赖声川笑声最少的一个戏,却也不时满堂欢乐:这或许是赖声川生命意境最深远的一个戏,却又能让每个人感受到自我。在如陀螺一样转动的梦里,八小时的百态人生浓缩得并不漫长,进入情境后,你宁愿这八小时的残梦不醒。——《新京报》

 

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一个深远的旅程,不是新手的探索,而是成熟艺术家自信的自我超越。在题材上,赖声川勇于大量引用修习多年的佛法,在形式上,是他过去所有尝试的总和,并且超越这一切……他又创造了一个新形态的剧场,在中国语文世界中。——社科院戏剧研究者,陶庆梅

 

这个作品打破了剧场演出常规,却让观众意犹未尽甚至渴望更多……这部经典大作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惊奇创意。——剧评人,强纳森·盖尔博

 

《如梦之梦》是一部等待走向西方的巨作……不仅是一场引起中国轰动的重量级演出,它还是一部坚持做着不可能之梦的国际性艺术作品。——安娜·米里布·克莉丝汀森,《消息报》

 

《如梦之梦》最奇特之处,在于它完全颠覆了以往剧场看戏演员在前观众在后“隔岸观火”的固有模式……赖声川小心地经营着360度的舞台空间,细腻平实的内容终究驾驭了形式。——丁尘馨,《中国新闻周刊》

 

在他的戏剧中,一切都是微妙而变化的,一切又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多重意味。赖声川的戏剧语言是无法模仿的。一个角色几个人分饰,又会同场出现,实际是功力大火拼,但角色中有自我又不出轨的状况,体现了毛俊辉所说的“史诗式旅程交响乐”的层次感。——《香港经济日报》

 

《如梦之梦》属于史诗的特质并不是长度和规模,而是其文化抱负的深度和广度。——《海峡时报》

 

舞台在四方绕观众而演出,宛如观众是在鱼池里,由里往外看,被这整个剧所感动。以为是谈论过去,其实在谈的是现在,频繁着前后左右 观众要找寻着演出者,与传统 的观众看着前方的演出不一样,可是观众又会不由自了主进入到故事中,参与的效果,而观众又可以四方转动,观众更容易被感动。——永田靖,《act演剧评论志》

©Copyright2015-2024
沪ICP备15038853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3773号